中国大陆7nm芯片制程代工受限的影响

2024.11.13

2023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限制,尤其是对高端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最新一轮的限制措施包括禁止台积电和三星等代工厂向中国大陆客户提供7nm及更先进制程的芯片代工服务。这种限制意在阻止中国大陆在高性能计算(如AI5G、和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快速发展。

以下是此事件对各相关方的影响分析,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对中国大陆科技产业的影响。

  第一,高性能计算与AI芯片受限。7nm及以下制程芯片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失去台积电和三星的供应支持,意味着中国企业(如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无法获得最先进的AI芯片,这可能会拖慢AI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推理速度。

  第二,半导体自主化压力增加。面对封锁,中国大陆势必加快芯片自主研发的步伐。目前,中国在14nm制程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达到7nm甚至5nm,仍然面临设备、材料和IP(知识产权)授权等方面的瓶颈。中芯国际(SMIC)在7nm上已有一定突破,但产能和良率与台积电、三星相比差距明显。

  第三,加速国产替代计划。限制措施可能会促使中国大陆企业更多地投资于本土的半导体供应链,推动设备制造商(如中微公司)和材料供应商(如上海新阳)加速提升技术能力。

2.对台积电和三星的影响。

  首先是收入与市场损失。台积电和三星失去中国大陆这一重要客户群,特别是在高端制程芯片上的收入会受到影响。虽然美国市场和其他国家需求强劲,但失去中国市场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营收。

  其次是代工厂产能调整。高端芯片产能难以短期内重新分配,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产能闲置风险。尤其是台积电原计划扩建的5nm3nm产线,现在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布局。

  再次是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密化。台积电和三星在限制中国大陆的政策上与美国合作,也有可能获得美国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补贴和技术合作。这种关系紧密化也意味着他们将在未来进一步依赖美国市场和技术生态。

3.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

  其一,供应链重组与去全球化。美国的限制措施使得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出现明显的“去全球化”趋势,产业链逐渐向美国和其盟友国家集中。尤其是在高端制程领域,中国大陆的企业被排除在外,这将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裂。

  其二,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全球供应链的分裂使得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企业可能需要更多的冗余生产能力和供应链多元化,以应对可能的进一步限制。这也可能导致整体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传导到消费者端。

  其三,技术创新速度放缓。限制措施可能在短期内抑制中国大陆企业的技术进步,但从长期看,全球技术创新可能因市场和合作的分裂而放缓,尤其是在需要全球协作的标准制定和研发投入方面。

4.中国大陆的应对策略预估。

  第一,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预计中国大陆将进一步加大对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投入,重点扶持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加速推进先进制程技术的开发。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绕过制裁。除了自主研发外,中国大陆也在积极寻找与其他非美国盟友国家的合作机会,试图绕过美国的技术封锁。例如,与荷兰的阿斯麦(ASML)洽谈,寻求获取更多的DUV光刻机(尽管EUV已被禁止出口)。

  第三,调整产品设计和定位。部分中国科技企业可能会转向14nm28nm等成熟制程,优化芯片设计,以尽可能降低对高端制程的依赖。这种做法可能会牺牲一定的性能,但有助于确保产品的持续供应。

总之,美国限制台积电和三星向中国大陆提供7nm及更先进制程的芯片代工服务,短期内将对中国大陆的高端科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并进一步加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分裂。然而,这也可能促使中国大陆加快半导体自主化进程,推动本土供应链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政策将使地缘政治对科技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使得半导体产业链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


微信
邮箱
contact@ronweihk.com
留言